机构设置

科研机构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机构



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

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聚焦国家大健康、新医药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特色民族药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2003年经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通过建立现代中药民族药发现和发展阶段的综合性研究体系,促进中药、民族药相关学科的发展,解决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和创新研究中的重大基础科学、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20人


办公电话:0851-83834026

紧紧围绕我省制药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工程化、规范化的药物研究开发,专业化的公共服务,药学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在“创新中药民族药研发、名特优民族药的二次开发、中药民族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的示范研究以及新技术成果推广和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7名,其中高级职称和博士占78%,大型仪器设备2300余万元,构建了集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专业化服务和成果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工程化技术创新平台。

负责人:李勇军(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工作。

办公电话:0851-86908468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贵州省经济发展需求,地方病、民族病及地区常见疾病诊断治疗需求,设立了地方病发病机制及防治、少数民族地区多发病基因改变及遗传背景、区域性高发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已基本建成仪器设备较先进、设施与功能较齐全、管理较规范、运行较高效、资源共享并开放服务的科研平台,拥有价值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为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及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负责人:张春林(主任),全面主持实验室各项工作。

办公电话:0851-86752814

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实验中心,是当时西南地区第一家省级干细胞研究基地。2012年被省科技厅批准为“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细胞工程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3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贵州省干细胞库”。实验中心拥有价值320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建有达GMP标准的层流实验室300平方米,洁净度百级的实验室60平方米。主要开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各类干细胞技术以及生物制药等相关的研究工作。  

办公电话:0851-86908028





医学科学研究所

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医学科学研究所为专职科研机构,设置有神经调控研究室、泌尿生殖医学研究室、心血管疾病研究室、重症医学研究室、再生医学研究室及创伤医学研究室。以附属医院临床优势学科为依托,开展转换医学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解决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科研能力,坚持转化医学为导向,重视科研的社会价值,逐步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临床医疗与基础研究紧密对接的医学研究基地,立足贵州,面向全国。

负责人:杨 华(所长),主持医学科学研究所全面工作。

办公电话:0851-86908678

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紧扣国家“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学科的综合优势,聚焦区域乃至全国环境与健康关键科学问题及重大科技需求,侧重围绕地方性疾病、环境流行病、职业与环境暴露健康损害机制与防控、食品营养与全人群健康、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卫生政策五个方向开展研究,竭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贡献,努力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对贵州乃至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支撑和带动作用,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环境与健康研究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负责人:洪峰(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

办公电话:0851-88596768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大健康研究院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聚焦基础医学前沿和核心技术开发,以服务地方医疗需求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为导向,努力搭建临床与基础研究之间的桥梁,推动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尤其是生物医药和免疫学等前沿研究发现向临床疾病诊断与防治新策略的转化。2021年获省教育厅批准建设“贵州省心脑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并与苏州大学联合共建“医学前沿与转化实验室”。现拥有小动物核磁共振仪、膜片钳、离体心脏灌流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等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分子、细胞、动物、影像、电生理和病理6个实验技术平台。

办公电话:0851-88121672

大健康研究院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设立大健康产业相关项目PI 实验室平台及团队,开展理论政策研究、专家智库建设、实现平台及技术融合、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等,为加快推动大健康创新发展,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化服务有机融合,促进和服务大健康产业化项目合作与落地,扩大社会影响力言献策

负责人:康颖倩(院长),全面主持大健康研究院工作。

办公电话:0851-88596382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